致陪伴者,陪伴的同時我們還能做什麼?

學務處諮健組 鄭雅心諮商心理師


隨著季節逐漸轉冬,天色越來越快速變暗,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我們的心情。不僅是大腦中的神經傳導激素變化或是因氣溫、天色較快變暗而減少了我們的社交活動,很有可能導致我們在季節變換期間較容易感到不安、憂鬱、睡眠品質變差等情形。在校園當中,轉秋冬時節也是一學年的新開始,步入新環境、學習適應議題,再加上季節轉換都容易影響著學生們的身心狀態。

而身為家長或是學生周遭親友的我們可以怎麼做,又如何接住孩子的同時也兼顧著自我的身心平衡經常是讓人感到手足無措的,以下筆者有些建議可以在陪伴過程中嘗試看看。

1.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並接納人是有限的狀態
當一位陪伴者或照顧者經常需要許多心力,因此適當的情緒覺察和抒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可以多留意看看情緒負荷極限時身體所發出的訊號,如胸悶、喘不過氣、頭暈等,或許都是在顯示身心負荷已達到一定極限的訊號,此時可以想想平常什麼狀態下身體是放鬆的?不論是一杯熱茶、一個寧靜的空間,一趟小小的散步,給予自身足夠消化休息的空間並適時連結周遭資源,坦然接納人是有限的,輪班制的陪伴方式不代表不夠用心,也是照顧內在的一種方式。

2.如果單靠自己,只能成為「線」並非「網」。
當我們想靠著一己力量陪伴時,此時不僅容易耗能,同時單一條線也相對容易斷掉,但如果今天具有一定網絡則會相對穩固。如何逐漸將單條「線」逐漸形成「網」,可以先評估看看周遭有哪些資源可以讓我們進行連結,是朋友?同儕?導師?諮商中心?社會資源?若不清楚都可以向學校系上、導師或諮商中心進行諮詢,一同討論有哪些可以運用的資源,牽起網的同時其實也進而減輕肩膀上的重擔,也讓孩子周遭每個系統可以輪流照應到。

3.放下 「如何讓孩子好起來」的趕快,而是先「同在」
當孩子表示情緒狀態不佳或是因身心疾病感到不舒服時,請別急想著如何減輕他的痛苦或給予建議,盡量嘗試著與孩子同在,吸一口氣穩住自己,好好聽聽孩子想要說些什麼,而非「不要想太多」、「有什麼好難過」等話語,以開放且好奇的心了解孩子的需求,是需要多一點陪伴?或是一個獨處的空間?其實在情緒低落時,我們很常感受到的是孤單,如果有人可以靜下來傾聽,或許就能穩穩地接住孩子並給予合適的陪伴方式。

4.如果不想講,我們可以怎麼辦呢?請保持在「線上」。
耐心等待保持在線上,讓孩子知道即使今天還沒準備好要說,我們都在身後不遠處守候著。很多時候孩子會不願意跟我們訴說內心狀態,同時這也讓我們好焦急,擔心一不注意就會發生憾事,越想盡辦法陪伴,孩子就躲的越遠,在一來一往的過程中很可能讓人感到挫敗。在此時,可以多花點時間覺察這樣得焦急是對著誰呢? 想要快點好起來的期待卻落空抑或是無法接受自己沒能讓孩子改善的挫敗,如果可以的話請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步調消化情緒,也試著接受人是有限的。一旦安頓好自己的情緒,妥善處理期待落空後的失落,以一個舒適的距離與孩子保持連結,放慢步調透過日常觀察,僅僅陪伴讓他感受到你的存在,但不過於介入,讓他知道身旁是有人關心他的,相信有天會找到合適時機了解孩子內心中發生什麼事情。

在情緒陪伴的路上往往是一段路程,有時耗盡心力,但也因為著愛持續堅持了好久,首先照顧好自己並接納有時候能做的有限,並連結相對應的系統,保持在一個舒適的距離中讓孩子知道在不遠處都有人等待著、守候著,穩定且信心的陪伴就是重要而基本的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