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務處諮健組 吳玉明諮商心理師
無論孩子長到多大、是胖是瘦、長得好看與否,孩子始終是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因此,父母最掛心的,就是孩子過得好不好,有沒有健康、平安、快樂地過每一天!為人父母者,總是希望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總是以「父母所認為的、對孩子好的方式」在對待孩子、教養孩子。然而,就在如此在乎及掛心的近距離互動當中,父母也常常搞不清楚孩子到底要什麼,常常一個不小心,就讓父母的關心成了孩子的壓力……。
心理師在校園輔導工作中,常常在陪伴學生面對其家庭議題的困境,因此往往會聽到學生表達對於家長一些想法,像是:「我愈來愈不想回家了,因為我覺得回家面對父母就會有很大的壓力,每次回去心情都會變得更不好」、「我只能報喜不報憂,我不能跟父母說實話,因為我覺得他們會承受不了,或者他們會給我更大的壓力」、「我受不了父母總是把他們個人的期待放在我身上,完全沒在管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我覺得我是父母的魁儡,我的意見總是不會被尊重」……等等。這許許多多的聲音及感受,在在成為學生與父母之間的冰山隔閡,讓學生愈來愈孤立,愈來愈無法獲得父母的陪伴、支持,及引導,漸漸地,學生在課業適應、情感交往、人際關係、身心健康等層面,就會開始出現適應不良的症狀,等到學校不得不通知家長的時候,通常學生的症狀都已經累積很長一段時間了!
因此,身為常常在陪伴學生面對人生課題的大專心理師,極度呼籲所有的家長,無論如何,請將「親子間良好的互動關係及溝通管道」,看得比「孩子的課業成就表現」更加重要!因為,很多時候,孩子雖然嘴巴沒有說出來,但是其實他們很在乎父母對他們的評價及觀感,他們很在乎父母是否能夠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到底在想什麼,他們很需要父母能夠有好的示範及引導,來幫助他們知道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他們很需要父母維繫良好的婚姻關係及親子互動,好讓他們對於這個充滿挑戰的人生,還能夠繼續帶著盼望地走下去。所以,誠摯地懇請所有家長們,能夠透過各種專業資源(家長諮詢、親職教育、家族諮商、婚姻諮商…等等),學習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協助,學習尊重孩子的個體性與自主性,學習如何與現今這個世代的青年學子們進行有效溝通,如此家長將能成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強力後盾,幫助孩子在面對人生各種風浪時,更具有抗壓性及挫折忍受力,並且更能夠發展出積極解決問題的態度及能力!
無論時代再怎麼改變,唯有具備「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是真正能夠協助孩子贏在起跑點、並且具有長跑續航力之關鍵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