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務處諮健組 傅鈴雅諮商心理師
「送孩子離家,對多數父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孩子的存在,就象徵父母存在的價值;這就是為什麼多半的母親都很難讓孩子離開,因為你們的離去,讓我們的生活突然沒了重心,對那些天天在學校大廳聊天等孩子下課的母親來說,日後將何去何從?」-汪莫
孩子上了大學後,不論是否離家,似乎都和過往在家的時間有所不同,家長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也變少許多。當孩子逐漸成長,開始相對獨立的生活時,我們心中的感受除了好替孩子感到欣慰與驕傲,同時也對這樣的分離感到失落與孤獨。
和孩子的分離會是重要的功課,當孩子離家開始自己的挑戰,身為家長的我們也才有機會好好經營自己的人生;然而我們也不是生來就學會當父母,而是在跌跌撞撞的過程中,摸索著如何和孩子相處。
1.邀請您花點時間覺察自己的狀態,我是否做好陪伴孩子一起上大學的準備了呢?是否能用更開放的心態接納孩子的改變呢?我現在的焦慮來自於何處,是擔心孩子離開便忘了這個家、不愛我了嗎?
2.邀請您試著回想過去是如何和父母互動的呢?過去的您期待如何和父母相處呢?長大後的我們常常忘了身為孩子時的感受,但那些感受好重要,也許現在孩子也處在這樣的感受中。
3.邀請您嘗試適應孩子生活型態的改變,不論是有點不規律的作息或行程安排,以關心代替我們的擔心,我們可以嘗試這麼說來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你可以說說看你的想法嗎?」、「你願意說出來我們一起討論嗎?」、「如果有困難,可以隨時和爸媽說!」,我們練習鬆手但不放手,當遇到困難時,家庭仍然是孩子的避風港。
4.最後,邀請您建立新的興趣,找回人生的重心。除了父母的身分,我們常常忘記我們也是一個「人」,我們也有自己的人生需要好好照顧與經營,邀請您將重心放回自己身上,好好享受您的生活。
過程中,或許會有很多挫折與失落,這些情緒反應都是正常的,空巢期就是需要花時間與心力好好適應的時期,當我們建建鬆開手,愛才能脫離限制,成為尊重、接納與祝福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