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航時的引航者 找到亮點發光。
進入教育所及師培中心至今兩年,我所接觸過的學生,有其他系所來修習教育學程的大學生、碩士生及博士生,也有轉換領域來到教育所研讀的碩博生及在職碩專生。 許多人帶著想探索教育的熱情前來,卻也難免會充滿困惑的迷失方向。 若想擔任學科領域國高中教師,要拼完教育學程學分、完成教學實作服務時數、考過教師檢定、通過半年的教育實習、取得中等教育師資專長教師資格。拿到教師證後,若確定想進入體制內國高中任教,則還有教師甄試要備戰。而進入真實教學現場前,還需準備好數位教學及融入雙語環境的能力。每一個關卡都會反覆考驗著自己,是否想透過擔任中學教師投入教育。 若想從事教育研究,在國際化的學習環境裡,需使用英語進行通用語開展跨文化溝通能力,閱讀國外文獻、探討國際教育趨勢、參與國際研討會進行學術交流、與國際學生合作報告等。面對如何進行教育研究如同爬一座大山,不再只能是關心教育就等於從事教育研究,還需嚴謹驗證要採用的方法與探討的論點為何,也因透過做研究的探索,尋找自我定位及出路,這也是教育所學生常遇到的挑戰。 以上這兩種學習過程所經歷的心情,我都曾經走過。當每一位帶著對投入教育有熱忱卻又因求學或職涯感到困惑的學生,出現在我面前時,我也必須重新思考著,該怎麼同理學生無助的心情?遇見想放棄欲轉換跑道或者對人生充滿猶豫的矛盾過程,我又能提供什麼協助呢? 我想起自己求學時遇見的老師,提醒著要能看見每個人的亮點去發揮,總有能發光的地方,做為每個人的起點。現在換我成為教育工作者,在研究與教學之外的導師服務,是與學生真切接觸且互相影響的過程。我對於在短影音及社群媒體的Z世代學生充滿各種好奇,想了解他們的生活是如何開展成為自己。也因透過辦理導生聚,讓學生互相熟識、建立互助支持,了解到彼此有類似的煩惱,一起討論就不孤單。再渺小的煩惱都會失落迷航許久,期待我們都能陪伴彼此找到亮點,有勇氣往前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