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務處諮健組 葉耘綱諮商心理師
人的發展過程中,自主與依賴是兩個不可或缺的基本需求。這種需求在孩子上大學、離家獨立生活的階段尤為明顯。大學生活的自由和開放與孩子過往求學階段的經驗差異甚大,他們需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這是一個重要的生命任務。每個孩子在面對這些挑戰時的反應和處理方式各不相同,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角色至關重要。
在大學生活中,從午餐吃什麼、如何結識新朋友,到選修什麼課、是否出國交換、與誰交往、從事什麼工作等,這些選擇都掌握在孩子自己手裡。為自己做決定並負責的過程,點滴累積著他們的自信與自主能力。對父母來說,我們都不希望孩子繞遠路或受傷,有時會難以理解孩子的決定或考量,心裡難免感到著急甚至生氣。我們自身的人生經歷固然寶貴,但孩子們也需要經歷挫折,找到力量與資源爬起來,這些經歷將成為他們未來的重要支撐。
放手並不意味著完全不管,而是要給予孩子空間去嘗試、去犯錯、去學習。我們可以去問、去聽、去了解孩子目前的規劃、考量和決定,但切記不要過度涉入與評價,避免說出「你這樣想一定沒有用」、「你就照我說的去做就對了」等批評。我們可以提供自己的看法供其參考,但需要尊重孩子的決定。將我們的擔憂告訴孩子後,將決定權交到他們手上。家長放手讓孩子自主學習和成長,是他們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放手也意味著信任,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是被信任的,從而增強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放手的同時,孩子可能會遭遇不如預期的挫敗,這是孩子練習為自己決定負責的機會。這時,家長的支持非常重要。支持的角色讓孩子重新建立價值感與安全感。一個人內在有多大的安全感,他就有多大的勇氣走向世界去冒險。因此,當孩子挫敗時,不是數落、責備他,而是陪伴他接受現況,允許他的情緒存在,可能是不滿、不平、委屈、挫折等。讓孩子知道,即使在外受了委屈、打擊,家裡永遠有一個地方讓他休息療傷。若孩子準備好了,也能和他回顧這歷程,找到經驗帶來的寶貴教訓與新觀點。這樣的支持角色不僅在孩子受傷後需要出現,在他做決定前的討論中也能傳達給他。
關係中的自主與依賴平衡如同太極圖中的陰陽,自主與依賴不是永遠對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兩者需要輪轉並重新找到平衡,時而自主,時而依賴,自主時不忘依賴,依賴後仍能自主。
除了孩子需要平衡自主與依賴,家長自身也需要找到這種平衡。孩子離家後,家長往往感到空虛,甚至會依賴孩子的情緒需求,這是正常反應。然而,如果家長過度依賴孩子,將他們視為情感支柱,反而會阻礙孩子的成長,讓他們無法擁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因此,家長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擁有自主的空間,同時也找到自己的生活重心和興趣愛好。
家長可以利用孩子離家的時間,重新探索自己的興趣和目標。無論是參加新的社交活動,學習新的技能,還是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中,這些都可以幫助家長重新找到生活的意義和價值。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對孩子的依賴,也能以更健康的心態支持孩子的成長。
總之,家長在孩子大學階段的角色既重要又微妙。一方面,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主空間,讓他們學會自己做決定、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也要在孩子需要依靠我們一下的時候,提供支持和建議,成為他們的避風港。同時,家長自身也需要學會平衡自主與依賴,找到自己的生活重心,這樣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長。只有當家長和孩子都能在自主與依賴之間找到平衡,才能共同迎接未來的挑戰和機會。